《搜索》所傳遞的力量是沉重,這是一部促發(fā)人自省的電影,也是對網(wǎng)絡人肉搜索事件的反思,很多事情在網(wǎng)絡上大家都看到表面,內(nèi)里的故事很難去深究,這反而成為網(wǎng)絡暴力的幫兇,慎用自己的力量,或許也能挽救一次生命。
窺劇情:搜的是人肉,窺的是人心
電影的主線說的就是“搜索”,也實實在在說明了當事各方的無奈。網(wǎng)絡時至今日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遠不是提高交流便捷度那么簡單。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大量應用,在調(diào)節(jié)人們情緒的同時,也讓人的神經(jīng)變的無比脆弱。施暴者是脆弱的,只要有一點小小的理由,就可以群起而攻之;被施暴者也是脆弱的,面對各種攻擊,往往無力還擊。片中葉蘭秋一次小小的失誤,引發(fā)了整個網(wǎng)絡和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不僅本人被人肉搜索、攻擊,媒體甚至把這個問題引申到了教育問題,年輕一代。陳導很好的抓住了這個點,當影片進展到葉藍秋與楊守誠在蘆葦蕩邊爭執(zhí)時,導演用演員的對話還原了搜索的無奈“解釋有什么用!”。當影片進行到高潮,葉藍秋絕望的自殺,更加凸顯了網(wǎng)絡暴力的可怕。
電影給予觀眾和社會的共鳴,不僅僅是葉藍秋和楊守誠刻骨銘心的愛情,更多的來自于影片本身選材的“真實”。影片不乏時代氣息,刷微博、聊微信、發(fā)水貼,這些網(wǎng)民熟悉的東西讓電影更加貼近生活。此外,“說實話的男人”,“實習打雜的小記者”,“干練又有心計的老記者”,“富有而空虛的怨婦”,電影里選取的角色把很多段子里模糊的形象放到了同一個故事里。在故事敘述過程中,這些人物透露出來的個性,又是實實在在的源自于生活。“姐弟戀,倆人拼命要賺錢買房”,“職場子潛規(guī)則——小記者不給署名,成果被領導霸占”,“電視辯論,嘉賓的觀點都是臨場與編導溝通的”,不經(jīng)意間,這些情節(jié)設置透露出了導演對于一些社會問題的嘲諷,這些嘲諷歸根結(jié)底還是來源于人性的貪婪和私欲。
窺人性:該反思到底是誰?
《搜索》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對于人性的描述。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完美的,或者說局限性的完美。導演賦予了每個角色鮮明的立場和特質(zhì),又極力在營造一種微妙的關系,每個人都按照自己所認為對的方式做事,卻又被人誤解。老板、秘書、闊太、記者,在導演眼里,這些都是都市中掙扎著的人。他們雖然地位和身份不同,而卻又難以擺脫各自的境遇。在各種利益或者威脅的驅(qū)動下,每個人都可以“發(fā)瘋”。記者為了出名,可以搶實習記者的成果,可以故意不報當事人認錯錄像;老板為了減少公司的損失,可以用別的方法加害記者;同事之間為了奪位,可以通過種種方法抹黑對方。“葉藍秋”的死,不僅讓故事終結(jié),也讓所有人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讓我們用“非官方”的方式來說說“人性”。關于愿意相信的問題,當事情不明的時候,人會對自己的欲望和恐懼特別敏感。于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更愿意相信自己恐懼的東西。而真相究竟如何倒是其次了,這個在影片中到處都有影子。“七宗罪”里的,說得都是人性,其中嫉妒,憤怒,傲慢等,在影片也都有所展現(xiàn)。相互猜忌,勾心斗角,在也算是比較顯著的“人性”了吧?趁口舌之快,貌似也是人性。所以,批評,評論他人,也是人性。但是,批評的究竟是什么呢?究其本質(zhì),應該是別人或者別人做的事,違法了自己的方式。是否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倒是其次了,因為假如別人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奪走了自己的利益,大多數(shù)人只有“羨慕嫉妒恨”了。我們繼續(xù)說批評。
當墨鏡姐不讓座,于是好多人都覺得,自己的道德高于她,都可以對她進行評價,唾罵。都覺得,自己高她一等,這卻是葉藍秋不能承受的。連家政保姆介紹的都以那種口氣說“我們可服務不了你”。任人都想站在道德的至高點,都想代表正義,其實大家代表的并非正義,而是愛“湊熱鬧”的心理。就像古時候,在菜市口看砍頭,喜歡聽被砍的人大喝一聲“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然后下面應和著“好!”。這演的不就是人間喜劇么?
窺演技:高圓圓的微熟紀念,葉藍秋的新聞價值
說到這,我們有必要再淺談一下“葉藍秋”的新聞價值。這個角色,確實稱得上是高圓圓的轉(zhuǎn)型“輕熟女”之作,她的演技在《搜索》里得到了升華,對于把握每一個角色的“美”,她總能詮釋得那么細膩,那么宿命式。而這一次她把自身固有的“氣質(zhì)美女”的特質(zhì),很好的放到了葉藍秋這個角色中,尤其是影片尾聲時她穿著白色長裙笑靨如花的在蘆葦叢里漫步的那種快樂,確切地說,是對快樂的珍惜。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然而活著的人都不會如此實踐。死神不會猝然來臨,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而是漸漸地在人頭上展開一片陰影。但無論是快是慢,并不會改變?nèi)藢τ谒劳龅目謶帧?br>陳凱歌電影里的女性角色,通常很有意思。換言之,陳凱歌確實很善于表現(xiàn)女性,這一點在這部略帶小清新的電影里也不例外。這里僅從葉藍秋身上,簡單聊聊陳凱歌特色的延續(xù)。葉藍秋,在生命結(jié)束之前,義無反顧的盛開生命之美,在病痛折磨和輿論顛覆下選擇解脫。她是個孤獨的人,在社會工作多年,卻沒有可以真心倚靠的朋友。顯然,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父母離異與母親早逝,讓她不敢輕信于人,于是一路孤獨地堅持、倔強的走來,走得美艷又孤高,可望不可即。就跟電影中陳若兮說的一樣,像葉藍秋這樣的女人就算不出什么“不讓座”的事件身邊也是一堆的羨慕嫉妒恨,她在公車上的扮相一出,“高貴冷艷”四個字就浮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想我也不會喜歡這樣的女人,總覺得葉藍秋缺少一種真實感和親近感,而且這種典型的所有男人心中女神,多多少少會讓身邊的女人產(chǎn)生一些敵意。所以這位“墨鏡姐”在片子中會一夜走紅遭受網(wǎng)絡暴力并不是偶然,因為在她身上符合“新聞價值”的點太多了。
很多觀眾都頗為喜歡影片結(jié)尾的“藍秋綻放”,那一刻的葉藍秋真的很美,絕望的生命,人們都以為所有與結(jié)束,死亡有關詞匯,場景都是悲壯的,而蘆葦叢夕陽下的笑臉卻那么干凈,沒有不甘,沒有恐懼,沒有思考,只有享受。
《上海龍鳳》觀后感:不踏實《柳如是》影評:萬茜是典型的東方美人坯子觀看《小孩不笨》有感《失戀33天》觀后感:有一種情感叫做愛情電影《心火》觀后感極樂空間電影觀后感《金陵十三釵》影評二:張藝謀,票房的保證?電影《天那邊》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