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萬箭穿心》的最新影評
《萬箭穿心》中有一個鏡頭,在火車道口前,騎自行車上班的工人一邊等火車駛過,一邊用一次性飯盒劃拉著早飯,火車過去,道口開放,工人將飯盒往前面的車筐里一放,繼續(xù)騎車上班。這樣的細節(jié)在這電影還有很多,它們與任何的主線和支線情節(jié)都無關,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影片有一種時代和環(huán)境被還原的現(xiàn)實質(zhì)感,也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一種態(tài)度。王競所有影片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關注現(xiàn)實和民生,而《萬箭鉆心》其他王競電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題材不具備話題性,如《一年到頭》中的春運、《無形殺》中的網(wǎng)絡暴力、《我是植物人》中的醫(yī)療黑幕等等這,它只是平實地記錄了一個女人作為妻子和母親十年間的滄海桑田,并由此看到了我們一直浸淫其中的一種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并不離奇,但很殘酷,身處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同樣的焦慮和不安,這是我認為影片更有價值的地方。
關于武漢,有兩位女作家都做過十分生動的描摹,一個是池莉,一個是方方。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方方,因為她筆下的武漢更富有市井氣,同時也少了很多的矯情和自戀。她早年的《風景》,以一個死人的視角對家庭生活進行了悲觀描述,充滿了絕望的惡趣味,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直面當代城市生活的小說。這種絕望同樣也是《萬箭穿心》的主導情緒。影片女主角李寶莉,一個打熬在社會最底層、用盡所有心血和執(zhí)著來維持自己的家庭的女人,最終卻先后遭到丈夫和兒子的背離和唾棄,我們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了加諸于主人公身上的萬箭穿心,特別是后半段的母子交惡,十分虐心,其實這部分內(nèi)容也是我最不喜歡的情節(jié),因為對這份徹骨的恨意影片的鋪墊顯得不足,沖突也就帶有了狗血的味道。方方的小說有一點讓我很欣賞的地方是,她絕不會在道德上拔高人物,同樣是忍辱負重的母愛,對比《唐山大地震》中的“守節(jié)”,《萬箭穿心》顯得更世俗,更有人味,也更催人淚下。
李寶莉的扮演者顏丙燕,用全身心的投入完成了一次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的表演,她不僅是在用表情、眼神、語言和動作來塑造人物的,而且還包括她的呼吸、沉默、背影……當十年后的轉(zhuǎn)場后,李寶莉挑著扁擔的身影在銀幕上一出現(xiàn),我甚至還沒有看到她滄桑的面容,就已經(jīng)熱淚盈眶了,因為我想到了這十年的扁擔生涯對這樣一個女人意味著什么。
《萬箭穿心》的藝術總監(jiān)是謝飛,而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都讓我想起了謝飛早年的代表作《香魂女》,盡管少了些現(xiàn)實批判的內(nèi)容,但那種女人命運與社會演進相互交織和碰撞的還是一脈相承的,這是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里彌足珍貴的創(chuàng)作良心。
《一個人的西藏》觀后感《竊聽風云2》影評《催眠大師》觀后感(一)《剃頭匠》影評:被遺忘的時光《圍捕》影評《線人》影評:可以更加黑暗,更加血氣方剛《北京遇上西雅圖》影評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