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歸來》觀后感
張藝謀最近又拍了個新片,叫《歸來》一看是鞏俐和陳道明主演,覺的這片值得一看,就看了一遍,
劇情比較簡單,就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那個意思。這里面呢,陳道明演一個知識分子,反右的時候被勞改了。但是影片一開始,就是文革的末期。陳道明扮演的知識分子陸焉識從勞改營跑出來了,回到家里,準備跟媳婦,也就是鞏俐演的那個馮婉瑜老師見上一面,然后接著逃亡。
但是這里面有個阻礙,就是他們倆的女兒丹丹,在舞蹈學(xué)校跳芭蕾。當時學(xué)校正在排演一個大戲,《紅色娘子軍》為了能跳上主演吳瓊花,丹丹必須在那個年代里保持政治上的進步。但是她爹是右派啊,這怎么進步啊。丹丹就必須跟她父親,劃清界限。當?shù)弥赣H要去秘密的到火車站見她父親的時候,丹丹為了向組織表明決心,就把這個事情給告密了。
抓捕小隊,如期的蹲守在火車站,將右派逃犯陸焉識和他妻子馮婉瑜老師一網(wǎng)打盡?;疖囌旧?,這對中年夫妻生離死別,簡直就是文革版的白娘子和許仙。在角落里,女兒丹丹目睹了這一切。
文革很快就結(jié)束了。陸焉識被平反釋放回家。但在火車站外,接站的并不是妻子馮婉瑜,而是女兒丹丹。本以為這里會有一個父女反目的大沖突。但影片中的陸焉識,畢竟是個老派知識分子,他原諒了女兒?;蛘哒f,他根本沒有怨恨過女兒。這反而叫女兒丹丹很尷尬,她不知道,究竟該如何面對自己曾經(jīng)背叛出賣過的父親。我感覺,這里編排的真的很妙。如果真的把戲編成陸焉識和丹丹大吵一架,那這個電影就很膚淺了。這里處理成,父親很寬容的原諒了女兒。父親畢竟是父親,他能夠包容他的女兒。但女兒自己呢?她又該如何面對她的父母呢?
雖然沒有父女反目的大沖突,但電影到此處,也有個小波折:丹丹因為父親的越獄,中斷了自己的第二生命芭蕾舞事業(yè)。只能屈身到紡織廠當女工。在矮小混亂的紡織廠六人間集體宿舍里,輪到父親陸焉識有些吃驚了。他想不到,自己的女兒,現(xiàn)在能容忍這樣的環(huán)境,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女兒在劇團里跳芭蕾。的確,充滿浪漫和藝術(shù)的芭蕾舞臺,和雜亂、現(xiàn)實的紡織廠宿舍的反差,真不是一般的大??吹竭@里,我想大多數(shù)觀眾也原諒了丹丹。表面上看,丹丹是一個自私的,單純?yōu)榱俗约呵巴颈撑迅改傅母婷苷?。但是,歸根到底,丹丹和她的父母一樣,不過都是文革和整治運動的受害者。是社會變態(tài)了,才導(dǎo)致了人性的變異。在瘋狂的文革中,像陸焉識這種還能穩(wěn)得住的知識分子,已經(jīng)很罕見了。更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呢?
但是風(fēng)波都已經(jīng)過去,陸焉識決定回家看看。演到這里,影片至少還有一半的容量,我就納悶。下半本,張藝謀準備拍什么呢?難道是馮婉瑜,又嫁人了?要是我往下編,必然會編馮婉瑜嫁人了。但嚴歌苓女士顯然沒有這么重口味。馮婉瑜,失憶了。
準確的說,馮婉瑜并沒有徹底失憶。她只不過是生活在自己的記憶中?;蛘哒f,馮婉瑜為自己設(shè)計了一個完全基于記憶和想象的世界。她自己就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在這個世界里,她依然是老師,女兒依然在學(xué)校里跳舞,丈夫陸焉識仍舊在勞改農(nóng)場改造??傊?,直到改革開放,馮婉瑜的世界仍舊停留在文革剛剛結(jié)束不久。
面對二十年未見,現(xiàn)已歸來的丈夫陸焉識。馮婉瑜始終把他當成方師傅。方師傅是誰?從頭到尾,這個神秘的方師傅也沒有出現(xiàn)。在影片中,我們只能通過一些線索來還原這個神秘的方師傅。
到了影片末尾,我們可以大體上知道。這個方師傅,可能是文革時期的一個管點小事情,有點小權(quán)利的那么一個小頭目。陸焉識當了右派之后,馮婉瑜很可能請求過這位方師傅幫著運動運動,以求讓陸焉識能活下來。這個方師傅,就利用這個機會,跟馮婉瑜做了筆交易。當然是肉體交易。這等于是馮婉瑜為了丈夫自我現(xiàn)身。不過她顯然很厭惡這種交易,以至于他把這個再次闖入她寡居生活的男人當成是還想繼續(xù)占他便宜的方師傅??梢哉f,馮婉瑜的精神失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與方師傅的骯臟交易。
陸焉識最后也知道了這位方師傅的所作所為,當他去尋找這位方師傅的時候。觀眾們發(fā)現(xiàn),方師傅也被帶走了。從方師傅妻子近乎神經(jīng)病般的咒罵和哭號中,觀眾們似乎再次看懂了文革的本質(zhì):今天你整死我,明天你可能又被另一撥人整死。說是斗走資派,實際上不過就是人民內(nèi)部的自相殘殺。張藝謀沒有從明處說明文革究竟是什么。但我想看過電影的人,必然不會對文革有好感。
影片的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講陸焉識怎樣重建已經(jīng)支離破碎的家庭。他要面對妻子的失憶和恐懼。父女間的隔閡。另外,馮婉瑜對女兒的出賣行徑也耿耿于懷,甚至不許女兒在家里居住。其實,這里反映的大概就是文革之后,整個中國社會的狀況。當時,人與人的關(guān)系雖然已經(jīng)不像文革中那樣相互猜忌,相互詆毀。今天我檢舉你,明天我摸黑你。但是,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裂痕又該怎樣修復(fù)呢?
其實,影片中,陸焉識的家庭,不過是文革之后,很多個悲劇家庭的縮影。文革期間,大量的情況其實更慘。很有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已經(jīng)在政治運動中跟老婆離了婚。回到家里時,老婆已經(jīng)跟別人組成了新家庭。家里的孩子因為父親被帶走時年紀還小,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更別提什么父愛。像陸焉識這種,媳婦還能在家苦守的,已經(jīng)算是很不錯了。丹丹也比較幸運。因為她至少在城里有工作。而大量在農(nóng)村扎根的城市知識青年,則根本連回城的機會都沒有。他們面對的情況就是要么彎門盜洞找關(guān)系回城,要么在村里終老。
為了回城,大量的知識青年就賄賂甚至肉體賄賂那些能讓他們回城的人??梢哉f,中國文革之后,最早的一波腐敗受賄浪潮就是伴隨著回城潮產(chǎn)生的。還有的知青在農(nóng)村與村里的姑娘結(jié)婚,生了孩子。回城的時候,帶著不方便。陳世美現(xiàn)象也不是沒有??梢哉f毛澤東去世之后,他留給中國的絕對是一個爛攤子。而這一切,在《歸來》中都沒有體現(xiàn)。僅僅是馮婉瑜為救丈夫而失身,進而精神失常。女兒為了進步,揭發(fā)父母。怪不得有些老觀眾說,《歸來》其實沒有真正揭示文革的那種殘酷性。
影片末尾,在陸焉識的努力下,終于化解了女兒與父母間的疙瘩。這個歸功于陸焉識的努力和不放棄。也歸功于丹丹的悔悟。盡管丹丹因為父親的身份而告別了她心愛的芭蕾舞,只能在工廠當工人。但她并沒有因此怨恨父母。而且她也很后悔當初出賣父親。在父女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形式上,陸焉識的家庭再次得到重建。裂痕也慢慢消失。這一段,可以說影片的精髓。傳遞著很強的正能量。你為人父,為人子,就該如此。
拍電影也就該教人學(xué)好。成天拍那些個打架的,婚外戀的,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基本就是在教人作惡。不過影片最后不是喜劇結(jié)尾,略微有點傷感。就是馮婉瑜的病情似乎不可逆轉(zhuǎn)。雖然陸焉識用各種手段,比如讀他給馮婉瑜寫的信件,彈奏他們之間熟悉的曲子,給她看他們之前的老照片。但是馮婉瑜就是堅持認為,陸焉識已經(jīng)被平反了,但就是還沒到家。堅持著每天去火車站接丈夫回家。等待著丈夫的歸來。
影片末尾,丹丹和陸焉識打掃一輛三輪車上的積雪。然后兩個人攙扶著已經(jīng)年邁的馮婉瑜上車。老頭拉著老太太一路到火車站,舉著寫著“陸焉識”的大牌子接站。陸焉識晚年的生活就是哄著老伴兒,一起等待著自己的“歸來”這似乎也傳遞出一個信息:文革造成的某些損傷是永久性的,無法愈合的。不是當事人道了歉,就能解決的。文革是我們這個國家永久的一道傷疤。不是用厚厚的脂粉,就能掩飾過去的。
本以為電影講的是文革中的那些慘狀。但實際上是講文革后,知識分子陸焉識如何修復(fù)他已經(jīng)支離破碎的家庭。陸焉識等于是在把文革中已開裂的裂痕,用膠沾和好。這里講的應(yīng)該還是愛情和親情的東西。以這個為主。但通過這些裂痕,我們也可以看到文革和建國初期幾場政治運動的一些東西。政治運動的受害者最終還是普通的群眾。無論這些政治運動的最初目的是啥,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普通人家庭,甚至整個國家的遍體傷痕。
我想,《歸來》這個電影,對有生活閱歷,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說,應(yīng)該是看的懂的。很多小孩說看了不懂,看了沒勁。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真的沒看懂。另外他們其實也不了解當時社會的背景。因為我對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那些歷史還算有點了解,所以我勉強能看懂一點兒。但我對家庭和親情這段,也不是很明了。
張藝謀這次可以說是老老實實拍電影了。片子很平淡。就像雞湯,不一定有麻辣燙那么刺激。但細細的品,也很有滋味。另外,就是張藝謀不愧是學(xué)攝影出身啊。人家拍電影那個畫面真的是無可挑剔。隨便一幀拿出來,都是藝術(shù)照片。那個光影色彩構(gòu)圖的掌控,不是幾個網(wǎng)絡(luò)上的小憤青能罵的。另外這個電影的布景、服裝和背景音樂也很用心。就是六七十年代那個樣子。我想這一切對于張藝謀這代人來說不難,因為,他們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我們說,文革對于我們來講是歷史。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往事。
《機器管家》觀后感《建黨偉業(yè)》觀后感:陣容龐大,創(chuàng)意無限電影《摩納哥王妃》觀后感《早見,晚愛》影評:有態(tài)度欠靈魂《初戀這件小事》影評:把最美好的留在過去《殺戒》影評:導(dǎo)演署名權(quán)《快樂的大腳》觀后感《聽風(fēng)者》影評:用文藝消解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