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在日出破曉前》觀后感
“我向往它嗎?如果可能,我希望擁有這樣一段僅維持了一天的浪漫情緣嗎?”關(guān)閉播放《before sunrise》的的窗口后,我腦海里浮現(xiàn)了這個問題。我想,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維也納、一日游、一見鐘情、柏拉圖式的聊天、一夜縱情、沒有留下電話地址、相約未來——這樣的一場邂逅,在我看來太像一個五彩瑰麗的、不切實際的夢境了。這個夢太瘋狂了,充滿了激情、欲望、沖撞和試探,讓人興奮喜悅的同時,也伴隨著惴惴不安的害怕。這場夢的進行,需要自信果敢的冒險精神——而我啊,心里的自我設(shè)防是那么固執(zhí),無疑會減小碰見如此浪漫邂逅的幾率——況且,這樣夢幻的一日情緣,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before sunrise》,中文譯名《愛在黎明破曉前》,講述了一位巴黎女孩和一位美國男人在維也納游玩了一天的故事。塞琳和杰西,在火車上邂逅,相談甚歡并一見鐘情,于是約定同游維也納,第二天便各奔東西:他要轉(zhuǎn)機回美國,她則繼續(xù)搭下一班列車回巴黎讀書。
在維也納這座藝術(shù)氣息極強的優(yōu)美城市,他們播撒下點點滴滴的交集,串聯(lián)開一個個小故事。他們在大橋底下,和兩位話劇演員相互調(diào)侃,在真言謊話間愉快地拿到了兩張話劇門票;他們在露天咖啡廳碰見了算命的巫師,爭論巫師是騙子還是神算;他們在僻靜的街角遇到了一位流浪詩人,讓他用“奶昔”一詞作下詩歌,并于此進行了第一次爭吵……在公墓旁,他們探討生死和災(zāi)難;在教堂里,他們討論著贖罪和人性;在公車上,他們玩著真心話的游戲,探尋著對方的故事;在摩天輪里,望著燈光璀璨的夜景,他們情難自禁,擁吻在了一起……交流日漸深入,他們的思想愈發(fā)契合;一次次爭論,讓他們放下了自我保護的武裝。他們理性地約定再不相見,惟愿在彼此心里都存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他們是柏拉圖之友,聊天的話題天馬行空,從宇宙、生死、法西斯主義到男女關(guān)系、感情經(jīng)歷和家庭環(huán)境;他們的身體相互吸引,終于在那一月色安詳?shù)囊股袥_破了禁忌。經(jīng)過一夜的激情,杰西和塞琳更舍不得對方了。在火車開動前的最后一刻,他們匆忙約定,半年后于原地相見。
電影的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如流水般順暢肆意,如行云流水的文章,不拖沓,巧筆一揮,留下些許溫暖和想念。影片中,維也納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和友好的人文風(fēng)俗,讓觀影的我們愜意享受又漾起一絲溫情。里邊的音樂柔美而溫和,使影片充溢著曖昧的氣息和淡淡的憂傷,就好像杰西的眼神、塞琳的微笑那樣,讓人久久徜徉其中、不能忘懷。
看完電影后,可以發(fā)現(xiàn),語言對話、交流溝通,在杰西和塞琳漸行漸近的關(guān)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維也納邊走邊聊,塞琳說她的父母是憤怒的一代,他們找得到攻擊的對象——是政府、是教條、是冷戰(zhàn)思維;而她自己,卻找不到對手是誰,只能空虛、落寞和不知所措;杰西說人們在技術(shù)的幫助下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卻不知道應(yīng)該將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什么,“他們只是不斷地去工作,沒有想過去寺院里打禪”;塞琳說迷失、痛苦或罪過讓她著迷,她有時會覺得自己垂垂老矣,“我的生活就像是一位老女人的回憶”;杰西說他的確希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也有自信承擔(dān)得起這份責(zé)任,“但我知道,我自己更希望能為某一事業(yè)而奮斗終生,甚至是死亡。而不是那親密和甜膩的關(guān)系。”
一次次對話,一次次思想的交鋒、感情的碰撞。猶記得杰西曾說過:“愛情是兩個孤獨的旅人逃避現(xiàn)實的途徑。”這句話我并不認同,因為我覺得愛情本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遇上了愛情,我們的現(xiàn)實將更加完整、踏實,而不是與我們隔絕了。在我看來,杰西的世界觀稍顯悲觀,他不承認世界上存在沒有謊言的關(guān)系,因為他的曾祖母,在和她丈夫度過了一輩子的同時,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另一個人。杰西諷刺說:“愛情就是靠謊言編織起來的關(guān)系。人總是會對別人抱著羅曼蒂克的幻想。”
我不否認,謊言是存在的,也許還是對關(guān)系有益的存在。但讓人慶幸的是,我們都向往真實、純粹,即沒有謊言的狀態(tài)。我不敢說人性本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向善——而這,便是我們得以對別人“抱有羅曼蒂克的幻想”的理由所在。
記得在一巷口里弄里,塞琳無奈地對杰西說:“若真有某種魔法的存在,我想,它一定產(chǎn)生于對溝通和理解的不懈嘗試之中——雖然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聽了塞琳的話,我內(nèi)心不由地感到悲傷。因為我們不理解對方,所以我們需要相互溝通和交流——是的,這是真理——但我們誰能保證,在溝通和交流之后,我們就能真正的相互理解了呢?語言可以消弭誤會,卻也可能增添新的誤會。
世上那么多獨特的靈魂,誰不渴望被理解呢?我們不斷說話、不斷地交換著想法,為的就是讓我們相互理解。我很喜歡塞琳最后說的話:“但,有誰會真正在乎?答案一定在這不斷的嘗試中。”是啊,我們不在乎在溝通的同時也將層層累積起新的誤解——這并不是最終的答案。最終的答案,是存在于那不懈嘗試、不斷溝通的過程中的啊。
維也納一日游,他們在不斷地言語碰撞中交流彼此的故事、觀點,交換著彼此的靈魂,并相互憐惜,相濡以沫。他們用語言試探著彼此的過去,用語言確定著對方的情意,用語言豐富著這一日的見聞。在語言、溝通和交流中, 達到了相互理解。
加一個前綴的假設(shè),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存在語言,如果雙方可以不斷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那么我是否能夠?qū)Φ谝欢蔚膯栴}問答“yes”呢?我會放得下心理的防線,真心希望擁有這樣一段浪漫的邂逅嗎?我認真地考慮了下這個已加前綴假設(shè)的問題,我想,我還是會固執(zhí)地選擇“no”吧。因為,即使存在溝通和交流,我還是無法辨析對方是否在撒謊。我無法證實或證偽:他的過去有否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類似的搭訕或勾引。
最重點的是,我無法承受一日美好后終究離開的冰冷無情。人走茶涼,是讓人難以承受的一種悲傷。如果結(jié)局不是美好的,那么我寧愿故事不曾開始過。唯有如此,方不會有懷念的痛苦、糾纏不休的“如果當(dāng)時”、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不舍。
《我11》影評:搖擺在性懵懂和時代之間《魔法師的學(xué)徒》電影影評《四大名捕》影評:以科幻題材來看勉強有意思《摩爾莊園2》影評:簡簡單單,兒童喜歡!《聽風(fēng)者》影評:平庸編導(dǎo)浪費優(yōu)質(zhì)演員的才華《我十一》影評:生于70年代《畫皮2》影評:馮紹峰是現(xiàn)代版蒲松齡《百變愛人》影評:喜劇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