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的學徒》電影影評
“王牌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的名字想必喜愛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并不陌生,在美國,他有個綽號叫“mr. blockbuster”(blockbuster在電影詞匯中指引起轟動的重磅大片)。從當年制造票房奇跡的《閃電舞》到近年熱賣的《加勒比海盜》、《國家寶藏》等片,布魯克海默幾乎就是電影商業(yè)成功的代名詞。如果說,像路易·梅耶和大衛(wèi)·塞爾茲尼克這些老一代的好萊塢制片人仍舊致力于在他們的電影中維護一種傳統(tǒng)的、保守的美國主流價值觀的話,布魯克海默唯一的價值準則卻是:不惜一切滿足觀眾的消費需求。在他看來,有關電影的任何理念或者表達訴求都遠沒有了解今年夏天暑期檔青少年們還缺一部哪種類型的電影來得重要?!赌Х◣煹膶W徒》正是這一邏輯下的產物。它成功地將與電影相關的創(chuàng)意、演技、表達、感情等概念壓縮到最低限度,以標準流水線的工藝去填補一定時期內的市場需求。“高眉”的文化精英或許會對這樣的電影不齒,甚至像《哈里波特》這樣的魔法電影的專業(yè)粉絲也會對它嗤之以鼻,但我們仍舊不得不承認,這種平庸的電影在任何成熟或不成熟的電影產業(yè)內部都是大量的,相反少數(shù)杰作則是偶然的產物;更不得不承認的是,對于一部分對電影和魔法沒什么概念,在暑假捧著爆米花涌入電影院的青少年觀眾來說,這樣的電影仍舊會帶來新鮮的視覺刺激。
虛弱的商業(yè)電影也可以有深厚的文化淵源。《魔法師的學徒》的故事最初出自歌德的一首十四行詩,之后一個法國作曲家保羅·杜卡斯把它譜成了大約10分鐘的交響樂片段,再后來,迪斯尼1940年的卡通片《幻想曲》又為這一交響曲片段配上了著名動畫故事段落:米老鼠是一位老魔法師的學徒,魔法師不教他魔法卻每天讓他去挑水。有一天米奇乘魔法師不注意偷了他的魔法帽,并用咒語使一把掃帚長出雙手雙腳替他挑水。不久,水挑滿了,米奇卻無法使掃帚停下來——他沒有學會讓它停止的咒語。米奇憤怒地把掃帚劈成了碎片,讓他吃驚的是,每一塊碎片都變成了一把新的掃帚,最后,水淹沒了整個地窖……這個故事很像“一千零一夜”中的片段,帶著它的單純性和寓言般的道德訓誡色彩。電影《魔法師的學徒》以片段為基礎撰寫劇本,但它的情節(jié)卻乏味、陳腐、缺乏創(chuàng)意到我連復述的興趣都沒有。我只能說,即便用電腦程序寫作的劇本也會比它更有新意一點。
說到魔法,電影中魔法的魅力并不在于你可以隨心所欲地用它實現(xiàn)任何事。魔法是有規(guī)則的,它以一套你并不了解的規(guī)則在變化、施行。魔法電影的魅力正是要使人隱隱約約地感受到那套規(guī)則,感受到表面的魔法奇跡背后的神秘?!赌Х◣煹膶W徒》中的魔法正是由于缺少任何規(guī)則而成了某種最不嚴肅、某種最表面化的事。你可以用魔法把帝國大廈墻上的裝飾變成鐵鳥帶女朋友去巴黎,也可以用魔法把出租車變成名牌跑車去對手展開追逐。電影瞄準的正是時下青少年心里最最膚淺的愿望:魔法所能做的任何最酷的事我都會滿足你。在對魔法場面視覺效果的營造上,本片也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獨創(chuàng)性。片中最有趣的一段幾乎照搬了《幻想曲》:主人公戴維要打掃實驗室的衛(wèi)生,于是杜卡斯的交響樂響起,戴維對所有的掃帚、拖把、抹布施上魔法,讓它們自動干活。音樂的旋律仿佛把人帶回到了《幻想曲》,觀眾好像又在觀看迪斯尼的動畫:在動畫中,即便墻上的電影插口也會變成人臉微笑。即便是這個只能算是“炒冷飯”的段落也比電影中其他的魔法場面來得有趣、生動,讓迪斯尼的粉絲們在剎那間遙遙地想起那家公司的黃金年代。
《魔法師的學徒》也缺乏任何讓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凱奇飾演的魔法師巴爾塔薩談不上一個需要演技支撐的角色,電影中的凱奇因此也無發(fā)揮什么演技的余地。“學徒”戴維理應扮演的是一個英雄——既然電影毫不猶豫地跳進救世主的情節(jié)模式里,可他卻絲毫沒有任何英雄的特質:他的唯一特質是不想成為英雄卻不得不成為一個英雄,最后又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成了一個救世英雄。我不知道這已經是第幾部采用這一陳腐模式的迪斯尼電影了,但其中流露意識形態(tài)卻一部比一部明顯:英雄不需要非凡的品質,英雄是命定的英雄。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觀眾看到一個像自己一樣平凡的家伙居然也有可能成為救世主豈不是一件過癮的事?電影中我比較滿意的還是阿爾弗雷德·莫里納飾演的壞蛋霍瓦斯,盡管談不上什么人物深度,但莫里納的表演卻體現(xiàn)了霍瓦斯那類壞蛋的典型。
在《魔法師的學徒》中,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和迪斯尼公司的名字要比導演喬·德特杜巴和主演尼古拉斯·凱奇更有分量,也更能說明這部電影的“特質”。在“作者論”風靡過后、導演獨立制片模式已漸成主流的今天,《魔法師的學徒》意外地提醒人們:在今天的好萊塢,占據(jù)權力頂峰的仍舊是制片人這一身份,導演和明星是制片人執(zhí)行自己意圖的工具。這一點與經典好萊塢時期并無不同。
《辛德勒名單》觀后感《美國騙局》影評《超級戰(zhàn)艦》影評:巨艦和大船的史詩級碰撞《2012》觀后感(一)《冰雪奇緣》觀后感:人生的意義《浮城謎事》影評:撕開真相給你看《怒放2013》影評:搖滾的青春激蕩的夢想《愛》影評:臺灣制造的愛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