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上進軍內(nèi)地影壇,其執(zhí)導的電影票房倒是不錯,但質(zhì)量實在令人堪憂?!懂嬈?》高舉“魔幻”題材之名,行家庭情感通俗劇之實;《畫壁》場景倒是美輪美奐,內(nèi)容卻是索然無味。而今《四大名捕》作為今年第一部國產(chǎn)武俠電影登場,雖讓憋屈了很久的影迷滿心期待,但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眼球洗禮之后,就不得不哀嘆:陳嘉上的這部電影將再次書寫票房上億、但質(zhì)量中下的結(jié)局。
影片的開場不錯,做到先聲奪人,以一起抓捕國庫銅模丟失案中嫌疑人的事件,很有層次地將片中的三大勢力——大反派安世耿、六扇門、神侯府,及其屬下精兵強將的信息一覽無遺地交代出來。在如此精短的篇幅內(nèi),如此高密度地介紹人物登場,將正反三方陣營的對峙與角力勾畫出來,可以看出編導陳嘉上的深厚功力。但故事陳腐是這個戲最大的問題,同時只顧對人物形象單一的刻畫,未能有效地將其納入到事件推進當中,使得人物顯得異常單薄。
圍繞開場的銅模丟失案件,原本以為影片會主打懸疑、推理的腦部按摩,畢竟主角們都是肩負辦案使命的捕頭。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影片毫無往高智商的案件分析上靠之意,而是熱衷于舊式的俗套打斗,繼續(xù)以好勇斗狠來堆砌蒼白的情節(jié)。其實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就很成功地兼容了偵探、懸疑、武俠三元素,該片的成功至少昭示了一點: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才是制勝的法寶。而《四大名捕》絲毫沒有借鑒并進取之心,在簡單地引出假幣制造窩點之后,旋即棄假幣案不顧,轉(zhuǎn)而投向新的一條線索——以窩點殺人事件為現(xiàn)場、以尋找大反派安世耿殺人證據(jù)為最終敘事動力。原本興師動眾、看似會貫穿全片的銅模丟失案就這樣輕飄飄地塵埃落定,影片以毫無懸念、令人乏味的面貌走向終點。
“四大名捕”,除了標簽式性格特征及超強動手動腳的能力之外,其辦案智商基本等于零。名捕之一“無情”負責案情分析,但其對案件本身推進毫無建樹(因為劇情本身就是一壺大白開),她的天賦倒是在感情糾葛上窮盡其能;另一名捕“鐵手”等同于打手,除了在工作時間為“無情”制作了一把輪椅之外,主要作用就是在大場面里大打出手;而名捕之三“追命”就是一酒鬼和飯袋,其前史的交代沒有說服力,而他身為“追命”的特點又在影片中沒有任何體現(xiàn);名捕之四“冷血”被設計為狼人雖有點新意但卻是直接山寨好萊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冷血”兩次變身狼人,一次是因為被六扇門老板炒魷魚后在家里生悶氣突然變身,另一次是誤以為自己的小寵物狗被“追命”吃掉惱羞成怒而變身;而到了最后對陣大反派安世耿時卻舍不得變身御敵。原來狼人只敢在家里跟自己人叫板、不敢在外行兇懲奸!
陳嘉上此次的《四大名捕》嫁接中國武俠和美國超能英雄于一體,其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可嘉,也是對商業(yè)類型電影市場的順勢而為,其打造的超能捕頭還算合乎情理,沒有太過出格的臆想。本片根本上弱在劇本,一個無趣、老套、陳腐的故事任其外包裝如何華麗,聰明的觀眾自然能洞悉真相。
羅馬假日觀后感《四大名捕》影評:古裝版“復仇者聯(lián)盟”《無情》影評:當你不再心懷恐懼,幻象就會消失《羅馬假日》影評《第一滴血》影評:英雄末路的悲歌電影《2012》觀后感藝術(shù)評論——《紫蝴蝶》怎樣講述愛情故事?《小時代3:刺金時代》影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