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遷徙》觀后感
已經(jīng)是第二次看它:《鳥的遷徙》,但,還是被它那真實美麗的畫面所感動,有必要寫幾筆。有幾個畫面刻在了我的腦子里面,恐怕一時不會模糊。幾只鳥伸長了脖子,歡快的舞蹈著,是在對話,更是在享受燦爛的陽光、呼吸無色的空氣,完成著它們的生命,舞蹈完畢,它們撲撲翅膀,飛走了,它們的翅膀有節(jié)奏的撲扇著,就好像踩著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那么的和諧,那么的美,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那是生命的節(jié)奏在從容的進行。小鳥依偎在大鳥的身旁,小鳥笨拙地向大鳥的羽被上面爬,調(diào)皮的小鳥沐浴著母親的欣慰,它們在一起,是生命延續(xù)的最佳寫照,讓我們細細體味著生命的奇妙。一群鳥兒,飛過一座廢舊工廠,生銹的大塊頭機器,讓它們暫時停留,鳥兒們把它們當(dāng)做麥子地一樣的棲息地,但多了一種腐朽的味道。有一片油泥,陷住了一只不幸的鳥,掙扎著,卻毫無起色,甚至愈掙扎陷的愈深,同伴們看著它用力的撲翅膀,給予的只有可憐抑或嘲諷的眼神,卻給不了一雙更加有力的翅膀讓它掙脫泥沼。最后,連眼神都不再施舍,或許它們有些許的不舍,但還是在沉重的背景音樂下照樣成群結(jié)隊的飛走了,還是那么的有節(jié)奏,留下的那只鳥,不知還能掙扎多久。小企鵝被一只大鳥啄食著,大企鵝在一旁無奈的撲著翅膀,用力,但又無能為力,看著自己的孩子,它仰天長嘯,聲音前所未有的嘶啞了!嘶叫聲朝天空的方向隨風(fēng)而去,似乎陪伴著小企鵝一起去了那個叫天堂的地方。一個湖上,靜緩緩地游過來一只船,上面放滿了籠子,大的小的,木頭的,鐵絲的,有鳥的,有猴子的,無論什么樣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籠子里面都有一雙凄涼的眼睛,它們直盯盯的望著籠子外面,想要更大的自由空間。這是,一只聰明的鸚鵡用自己那尖尖的嘴弄開了籠子,飛走了,自己給了自己自由。船,還是那樣緩緩的游動著,籠子里還是有著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在期待著什么。一只翅膀受傷的鳥,拖著它那流著血的翅膀,用盡全身力氣的走著,不為別的,只是不想被追逐自己的螃蟹逮到,但,最終還是被一群螃蟹分食了,讓人看著心有余悸。有條魚被鳥吃了,這只鳥又被蛇吃了。這,大自然說了算,適者生存的道理是被逼出來的。一聲槍響,鳥墜落了,毫無征兆,地上奔跑的獵狗,吠著,幾個拿著獵槍的人影在落日的余暉下襯托的異常的黑、異常的陰暗。同樣是人類,一個老太太,夠摟著腰身,小心翼翼的喂著飛來的灰鶴,第一次灰鶴被驚,飛走了,第二次,老太太完成了她的心愿,灰鶴吃著她喂的食物,又飛了。一個小孩,肆無忌憚的奔跑著,河里嬉戲的鳥們,別驚走,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就這樣往復(fù)著……從小河、瀑布到大海,從日食、月食到雪崩,從青蛙、螃蟹到狗和馬,從公路、工廠到收割機,從早晨朦朧的城市、自由女神像到夜晚城市的燈火輝煌,還有叫不出名字的各種地質(zhì)地貌,還有代表各種地域特色的建筑結(jié)構(gòu),處處都有鳥的蹤跡飛過,鳥兒們遷徙的蹤跡,是生命的蹤跡。鳥兒們不辭辛勞的遷徙,為的是什么?生存!它們用它們那毫不雕飾的羽毛、顏色、肢體語言、叫聲為我們詮釋了生命意義的真實面貌,有讓人心曠神怡的,也有讓人不屑一顧的,有讓人幸福安逸的,更有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這,就是生命。就像《道德經(jīng)》中說的那樣:“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不管是鳥還是人,都是大地間萬物的一物而已,都是宇宙間的一粒再小不過的微塵而已。但,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個個小的生命體,詮釋著生命的偉大意義,運作著循環(huán)往復(fù)的時空維度。這種詮釋是平淡的,更是真實的;這種詮釋是冷靜的,更是讓人激動亢奮的。鳥兒們,把生命的那種真切質(zhì)感與細膩情感書寫的細致入微,更把生命的那種博大的氣息與宏偉的氣質(zhì)表達的淋漓盡致。
三傻大鬧寶萊塢沒看懂三傻大鬧寶萊塢講什么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海上鋼琴師沒看懂海上鋼琴師講什么海上鋼琴師影評忠犬八公的故事講什么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