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藝片推薦
性別的終極指向,仍是“我”這個主體。認識自己、承認自己、接受自己,是每個孩子在生命最初必須上的一課。
或許因出自一位80后女導演之手,《假小子》對童真年代的刻畫格外溫婉無害。性別問題,是人無法擺脫的原生困惑,而該片的處理方式則是將其大而化小、令人感到心有戚戚———畢竟,在那段稚嫩歲月,人人其實都只想做個可以上躥下跳的小男孩,和小伙伴無拘無束地玩耍。
“假小子”這個詞,就是這樣應運而生。
勞拉隨父母和妹妹搬到新家,本來就剪短發(fā)、穿男孩衣服、看上去像個假小子的她,向新伙伴介紹自己時,更干脆掩藏起了女孩的身份。她和男孩們一起踢球、游泳、赤裸上身,玩得其樂融融,更和一個長發(fā)飄飄的真正的女孩萌生出曖昧情愫。性別認同在天真無邪的童年世界中,似乎并非最重要的事。
因而片中不止勞拉,她妹妹也同樣樂于“一起撒謊”。有個哥哥聽來就是比有個姐姐霸氣,因為哥哥可以帶來“姐姐”無法賦予的安全感。孩子的思考,這樣單純直白,卻也道出了男性這一身份在我們最初的成長中如何確立了優(yōu)勢地位。
小學高年級是第二性征發(fā)育的萌芽,而這一時期對于性別的自我辨識也無疑最重要。勞拉盡管不情愿,最終也迫于家人和外界壓力,必須面對自己的女孩身份,這也是影片看起來保守無害之所在。做一個變成男孩的夢,之后再回歸正軌。“歸位”是對還是錯,導演并未給出判定,但片尾出世的新生兒卻象征了性別認同的周而復始。
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男性與女性兩種氣質,身為女孩,對自身性別的不接受,其實早已是普遍的社會問題。性別的壓抑倒錯,歸根結底是對自我的不認可,如果勞拉沒有得到“糾正”,那么她會從假小子逐步摒棄女性身份、徹底否定自我。但對成長期的孩子而言,尚未認識過做女孩的好,便急于成為男孩,顯然并非成熟的選擇。
未來的勞拉,仍有權選擇是否要繼續(xù)做“勞拉”。但重要的是,當她再度做出選擇時,已不是一個幼稚的童年幻夢,而會真正認清自我,再去抉擇自己需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性別的終極指向,仍是“我”這個主體。認識自己、承認自己、接受自己,是每個孩子在生命最初必須上的一課。
三傻大鬧寶萊塢沒看懂三傻大鬧寶萊塢講什么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海上鋼琴師沒看懂海上鋼琴師講什么海上鋼琴師影評忠犬八公的故事講什么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