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3》影評:男色集中營文/曾念群
有人把《小時代》劃入作家電影的陣營,理由是郭敬明的主業(yè)為寫作,這不盡科學。郭敬明在青春文學領域有他自己的一套,但不能因為他以寫作為主業(yè),就判定他拍的電影就是作家電影。對于《小時代》的歸位,還粉絲電影比較精準些。
作家電影的淵源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無聲電影,成形于上世紀50年代,始作俑者是法國“新浪潮”,標志性作品有1958年特呂弗執(zhí)導的《淘氣鬼》和夏布洛爾執(zhí)導的《漂亮的塞爾日》。正如“新浪潮”主將戈達爾所言:“拍電影,就是寫作。”這批電影的拍攝狀態(tài)與作家寫作酷似,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鮮明,被稱為作者電影或作家電影。此外,與“新浪潮”并起的“左岸派”因作家直接參與電影制作也被稱為作家電影,代表作有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和亨利·科爾皮的《長別離》。
試圖將郭敬明放進作家電影籮筐的家伙,把問題想簡單了。以“左岸派”的阿倫·雷乃為例,自幼酷愛文學和心理學,14歲就迷上了電影并嘗試創(chuàng)作,隨后進入巴黎一所電影學院深造,畢業(yè)后還做了多年副導演,是個電影專業(yè)人士。而他“左岸派”好友瑪格麗特·杜拉斯在嘗試導演前,不僅是盛名在外的“新小說派”,而且已有了《廣島之戀》和《長別離》兩個成功劇本的經(jīng)驗,一生有多部戲劇集出版。這批導演對文學和電影的態(tài)度都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更不是我們一個青春文學作者可以望其項背的。這大概也是郭敬明自己早早定位粉絲電影的一個緣由吧。
《小時代》前邊兩部沒看過,直接看的《小時代3》,韓寒的《后會無期》還沒看——僅從樸樹寫的主題曲《平凡之路》來看,還頗有點人文氣息——韓寒小說文學性會濃點,但深度也有限,這兩位年輕偶像型的作家都難當作家電影的頭銜。最近可以算得上是作家電影的作品,只有王超的《幻想曲》,非常講究文學結構和手法的運用。但這類電影就像劉震云針對中國作家電影說的一席老話:“看這些電影不耽誤睡覺,一覺醒來,相互都沒損失什么。”有郭敬明的高票房《小時代》橫在那里,晚一步動手的韓寒似乎有點尷尬,往作家電影走得深點,不計票房得失不是不可,但票房落后太多難免收獲詬病,往市場走得太遠,又可能會掉他韓帥的氣質(zhì),收獲媚俗的批評。預計韓寒的《后會無期》難脫粉絲電影的范疇。
在此探索粉絲電影的藝術價值不大,《小時代》和《爸爸去哪兒》都是影響時代的商業(yè)產(chǎn)品,無法用學院派的電影尺度來衡量。事實是,前兩部《小時代》如潮水的批評無法影響郭小四前行的小碎步,7億票房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繼續(xù)粉絲電影的撈金。而且現(xiàn)下的青春文學本來就少營養(yǎng)多有投機,多一份影像后續(xù)產(chǎn)品換取白花花的銀子,這是文藝鑒賞和電影批評無法干預的現(xiàn)實。
據(jù)說比照前兩部,第三部的情節(jié)還稍微強點了,看來郭小四也不是一個聽不進批評的人,至少他在故事性上吸收了少許的批評。直接看第三部的直覺是,也沒有傳說中那么多“高冷”poss,甚至還揉進了少許的喜劇,兩組盜竊橋段還有那么點像大電影,可惜他并沒有循著這條路走下去。
影片用了幾位女閨蜜來構架主梁,但郭小四的醉翁之意顯然不在美女,而是美女背后的那票男色。相比女主角還算線性的敘事,男生們更加碎片,也更加花瓶。除了飾演宮洺的男生長得還算深沉點,其它都是精美的畫片,且都嵌在了奢華的櫥窗里,與觀眾保持相對距離。郭敬明的鏡頭語言給出的本來只是欣賞性的,而不是交流性的,所以無需他們釋放太多表演,當好模特就行。帥哥們從造型到衣著到表情,都是郭敬明自己的日常情趣體現(xiàn),都是郭敬明自己的倒影(或者說是自己的夢)。從某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角度講,《小時代3》就像是郭敬明的一個男色的集中營,鏡頭里“關押”著一票供他鏡頭賞玩的中性美男。
對上不了道的人來講,只能捏鼻子飄過,對上道的看官來說,這是一種俗人不能理解的幸福。
《小時代3》影評: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一部碟中諜文/方聿南
恭喜郭敬明,觸電觸到第三波,終于懂得預告片的正確打開方式了。預告片的要義在于,所見絕不能等于所得。你在預告片看到,四小妞化身貓眼四姐妹,神出鬼沒;正片告訴你,這只是發(fā)生在她們腦洞里的一場春秋大夢。結合她們當時眼波流轉(zhuǎn)、活色生香的不正常表情,我懷疑這爛計劃,是集體抽了大麻之后合計出來。不過不要緊,雖然執(zhí)行起來七零八落,但僅此一段,已足夠凌駕于好萊塢出品的四部電影之上,成為我心目中最合格的《碟中諜》電影。
嗯,我知道,我喜愛反諷的習慣,大家已經(jīng)條件反射了。所以這次,我要強調(diào),上述結論是認真的。大家知道,《碟中諜》改編自電視劇,而電視劇有一集叫“業(yè)余者”,講一個酒吧老板無意洞悉了imf小組的計劃,自以為可以從中漁利,結果被這群專家們擺了一道,腸子都悔爛了。我當時想,這種門外漢做間諜慘敗的情節(jié),拍成喜劇一定笑果非凡。當然,電視劇不能太鬧,但改編的電影完全做得到,可前三部沒什么喜劇效果,第四部雖然挺好笑,卻都是聰明人裝傻的詼諧,不是傻子自視甚高連連碰壁的笑料,令我夙愿難償,十分失望。
所以我為阿湯哥扼腕,更要為郭敬明喝彩,他做成了阿湯哥20年都沒做到或壓根沒想過去做的事?!缎r代3》這群滿腦子間諜夢的小丫頭,比所有角色都是職業(yè)特工的《富春山居圖》,更鮮明地點出了間諜行業(yè)的至高真理:當間諜不容易!這本身就是一種杰出成就——試想郭敬明有了兩億美元能拍出什么吧。我認為,阿湯哥有生之年,一定得拍一部門外漢視角的喜劇版《碟中諜》,否則他這輩子的成就,永遠比不上郭敬明,頂多在奧斯卡給郭敬明頒獎,然后拿下巴頂住胸口,怒狠狠地瞪他一眼。
拍到第三部,沒有哪個段落比這場差錯百出的偷文件,更能一目了然地折射出《小時代》系列的本質(zhì)。主角們都是20多歲的年紀,演的卻是十幾歲的少年男女,他們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以及情感活動,全是屬于少年人的。他們玩不轉(zhuǎn)一個守衛(wèi)不那么森嚴的安保系統(tǒng),很正常,那是成年人的玩具,正如這套電影注定不可能博得太多成年觀眾的歡心。經(jīng)歷過20多歲的成年人,會覺得一切都那么荒唐,那么幼齒,但換個角度,少男少女們才不會察覺到有異樣,未來對他們是未知的,充滿一切可能的。就好比一百年前的人對當代文明的設想,今天看來肯定幼稚不堪,但不能因此否定前人的智慧;同理,我們也不能否定《小時代》是某種程度上戲劇真實,它與95后們的夢兼容。
《小時代》越拍越給人一個錯覺,友情、愛情都很脆弱,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就可以讓他們互罵粗口賞嘴巴,連續(xù)鬧上幾十分鐘,撕逼撕得昏天暗地,要死要活自暴自棄。然后,又僅僅是因為一點外因,他們又猛地團結了,諒解了,生死相伴了,說笑打趣了。這看上去很扯淡,可是怪蜀黍辣阿姨們,回憶一下,許多人年輕時不也這樣嗎?喜怒無常,沖動冒失,又不斷地后悔,向著前一秒還打算共度余生的對象咆哮一通(恭喜柯晨東成為馬景濤、趙又廷之后臺灣第三代咆哮帝?。毁€氣把戒指丟進陰溝里(我們通常是一股腦兒刪除某人所有聯(lián)系方式),但轉(zhuǎn)眼就改變主意,厚著臉皮去和好,這不是許多人在青春期都經(jīng)歷過的荒唐但真實的戀愛故事嗎?這是特定年齡段情商不穩(wěn)定必有的表現(xiàn),不是知識或閱歷可以填補的,過來人沒什么可鄙視的。我們十幾歲時候崇拜的文化偶像,不照樣被長輩嗤之以鼻嗎,一切都在代代循環(huán),只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憶就好。像我一樣能欣賞隔代文化的蜀黍阿姨們,可以有多代回憶,我覺得這是一件幸福的事。
另一件讓我很欣慰的事,是郭導不再大規(guī)模炫耀男性肉體來袒露他的嗜好,借助的是更藝術化、電影化的手法。比如那些楊冪與陳學冬秀恩愛的閃回畫面,在看那一組蒙太奇時,我有個很強烈的感覺,拍那些鏡頭時,郭敬明一定是把自己完全代入了楊冪的位置,希望有這么一個美少年,陪自己打游戲,逛街,拍合影,淋雨,賣萌,生病的時候在床邊喂藥,以及做點鏡頭里不能拍的別的什么事。用大銀幕可以寫情書,但從沒有哪個導演寫得如郭敬明這般含蓄而優(yōu)雅;發(fā)乎情止乎禮,曾經(jīng)用來指代《小城之春》,從今往后,可以換給《小時代3》用了。
《小時代3》是個慢熱戲。一開始我以為看的不是《小時代3》,而是《喜愛夜蒲3》,一直在賣色,遲遲不入戲。后來想,估計好容易去了趟羅馬,劇組不能無功而返,多拍幾段國家地理旅游片才劃算。果然,回了上海之后節(jié)奏迅速明快起來了。一句話形容整個故事,有笑有淚;但不是卓別林的笑中帶淚,也不是周星馳的淚眼含笑,而是先笑后淚,淚完再笑,反反復復,直到每個觀眾都得在精神病院預定一個床位為止。
我曾經(jīng)以為,《猛龍》、《三槍拍案驚奇》、《富春山居圖》和《白狐》,是推翻一切陳規(guī)陋習,重新定義華語電影新規(guī)則的四座豐碑,如今看來,他們的成就在《小時代3》面前,真是不值一提。所以李仁港監(jiān)制的《老男孩》同檔期輸給《小時代3》,毫無懸念。那些老頭子們在郭導面前都過時了,郭敬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mv導演,是將正反打鏡頭語言運用最嫻熟的攝影師、剪輯師,也是最能體現(xiàn)人生處處是秀場這句格言的服裝造型師。如果我有著陳學冬的美色,一定會把這篇文章寄給郭導,表達由衷的愛意,并期待賞賜一個名分。(文/方聿南)
美麗人生講什么,影評這個殺手不太冷講什么泰坦尼克號影評福州森林公園福州西禪寺福州西湖公園怎么樣福州石竹山福州有哪些景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