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愛嫁期》影評:條條大路通墳墓
文/滿囤兒
我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么《求愛嫁期》這部浪漫的愛情片就在高速大家,原來條條大路均可通向這座“墳墓”。只要在那樣美的景色里,說出掏心窩的話來求愛,似乎動情變得如此簡單。相識十年、相識三日,同甘共苦、歡喜冤家,才藝相通、性格相符,都可以是求愛的基礎。在這個美不勝收的嫁期里,人們有著愛情的萬千種可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向你心儀的人大聲說出邀請。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你對婚姻的向往。
導演宋豪輝曾多次表示拍攝《求愛嫁期》的第一準則是“美”。于是全片的外景基本上都是海南的風光,全片的內(nèi)景盡是喜來登的豪華套房,在鏡頭里走來走去的也總是長腿歐巴和大胸美女,總之就是盡一切可能,讓每一個鏡頭都充滿了美感。海南還真是中國最適合入畫的地方啊。浪漫的相遇放在這里,真是融情入景,觸景生情,催化效果杠杠滴。
本片編劇曾經(jīng)寫出《我要成名》和《我老公不靠譜》,是個既可以文藝又可以商業(yè)的筆桿子。新作《求愛嫁期》中,他便對幾對情侶進行了差異化極其明顯的設計。代表傳統(tǒng)的相親相愛型,卻是全片中最喜慶的一對兒。兩人看似很粗俗,愛情卻是幾組人中最牢固的,后期更是成為了“助拳”的,推了迷茫的小青年一把。代表七年之癢的一對兒很典型。走過共苦卻難同甘,是都市成功人士婚姻中的通病。有趣的是,本片卻給這對年齡最大的情侶設計了頗有孩童心態(tài)的游戲,更在最后為其加上了煽情戲碼。
計劃閃婚的情侶、被悔婚的女孩,和帶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本地男孩,這四個人是片中的互動分子。別人都是別人自己的事情,他們四個人則是一個交叉事件。三個月的相識竟然敗給了三天的偶遇,這設定似乎有點兒生猛。不過要知道三天的偶遇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有了三個月相識的失敗作教訓。正應了那句“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老話。這個復雜的交叉感染,讓我們看到了時間和理想的辯證。原來很多天然的感覺,不一定就是對的,時間可以考驗對錯,可以檢驗出你的決定是深思熟慮還是一時沖動。
反觀名氣最大的童謠和林申飾演的“主人公”,卻是一對偶像劇里都常見的歡喜冤家。林申從一而終的浪子形象在本片中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壞笑一堆堆,花招一串串,把那些渴望被泡的花癡小女們看得臉紅心跳,偷偷攝屏都拿不穩(wěn)手機咯。童謠也繼續(xù)了冤女形象。一個戀愛從未超過3個月的女孩,心態(tài)本應扭曲。其實不過是想法太過于簡單了。盡管我們不知道這對兒主人公能否打破交往不超過3個月的紀錄,但是至少這對性格對立的人也許正好能夠互補,算得上是一個有希望的開始。
五對情侶(如果加上服務員與小助理的話是六對)在一周時間內(nèi),在走進婚姻前的最后關頭,對自己的愛情進行了終極審視。有的更加幸福了,有的略感遺憾了,有的獲得希望了。在走向婚姻這個愛情墳墓的路上,每個人都只能走自己的路,反正條條大路都可通嘛。
《大追捕》影評:少年不識回頭路《白日焰火》影評:站在黑色里發(fā)著白光《魯冰花》觀后感《藍精靈》觀后感《泰囧》影評:有一種活寶叫王寶強《返老還童》觀后感二《萬箭穿心》影評:在泥濘中活著有什么意義《畫皮2》影評:男人最重視皮相?